孫子曰:合於利而動,不合於利而止。怒可以復喜,慍可以復說,亡國不可以復存,死者不可以復生。故明主慎之,良將警之。此安國全軍之道也。

  非利勿動,是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之一,意思是說不能因情緒的變化而發動戰爭,戰爭的前提一定是有利於國家。

  股市如戰場,中小散戶在與市場各方的逐利中必須堅持“非利不動”,做到“合於利而動,不合於利而止”。對於散戶來說,有利就要買入,無利就要拋出,順勢而為,而不能因為情緒的波動而操作。在股市中,情緒的波動是難免的,一個人如果沒有情緒的波動,那就不是人,而是神了。但是,投資者不能以此來安慰自己,相反,應該做到在情緒波動的情況下,不盲目操作,不以自己的主觀臆斷為買賣的系統,而應該做到“不唯天,不唯上,只唯實”,嚴格製訂操作系統,以極大的決心讓自己做一部機器,只當操作系統出現買入信號的時候才買入,當操作系統出現賣出信號時賣出。在實戰中不斷的檢驗自己的操作系統,不斷的改進。

  相反,如果投資者沒有這樣一套操作系統的話,恐懼和貪念會不斷的影響自己的操作,而它們是人類的本性,根據筆者的經驗,即便是以一個錯誤的操作系統來指導自己的投資,也要比只憑自己的感覺來操作要好得多。就像愛迪生髮明電燈的過程一樣,雖然前面失敗了上千次,但並非一事無成,起碼知道了那上千種材料不適合做電燈泡。因此,如果以一套自己親手製訂的操作系統來指導自己的投資的話,即便虧損了,但是虧得明明白白,起碼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統有問題,還有修改和提高的必要,重要的是知道有問題的存在,做到心中有數。但是,如果只憑感覺來指導自己的投資的話,虧也虧得糊里糊塗,賺也賺得不明不白,即不知道問題之所在,也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,從長期來說,就是做無用功。

  所以“非利勿動”的觀念不僅告訴投資者要以利為自己的出發點,更重要的是告訴大家不能以感覺以及情緒來主導自己的投資,而是必須制訂出一定的系統來指導自己的投資。

  另外,有些投資者水平有限,卻總是好高騖遠,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,還是不斷忍受自責的心理折磨,“早知道就不應該這麼貪了”,“哎呀!這麼低的價位,當時怎麼不買呢?”相信這樣的想法是很多投資者揮之不去的夢魘。古人云: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。股市中到處是“利”,但大部分都是陷阱,所以投資者最重要的是獲取自己能夠把握的利潤,而不必這山望著那山高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o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